时间戳
北京时间校准网 > 时间百科 > 正文

你那里现在几点了,关于世界区时的产生和划分?

作者: 本站原创时间: 2024-03-27

时区的划分源于19世纪末期,当时快速发展的铁路建设需要协调各地的时间,避免因时间不同步引起混乱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1880年,加拿大首次实行了时区制度,将全国划分为东、西两个时区。随后,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开始实行类似的时区制度。

你那里现在几点了,关于世界区时的产生和划分?

1884年10月13日,国际经度学术会议在华盛顿召开,有25个国家的代表参与了会议。经过投票表决,以22票赞成、1票反对、2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以下决议:将通过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子午线作为世界的本初子午线。这个决定确立了时区的标准。

1912年,国际标准协会(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ssociation)提出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,1914年,该提议在国际经度会议上得到了通过,并从此确立了24个时区的全球划分体系。

24个时区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,每隔经度15°划分一个时区,每个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。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,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,东、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,全球共24个时区。

每个时区都以该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。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,从零时区向东,每增加一个时区,时间增加1小时;从零时区向西,每增加一个时区,时间减少1小时。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。

1970年,为了更准确地计算和发布时间,国际计量局建议使用以原子能级跃迁为基础的原子时系统,取代了基于地球自转的格林威治时间。

时区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经度来计算,也可以根据时区序数来计算。

一、根据经度计算时区的方法:

(1)已知经度求时区:时区号(时区序数)=经度÷15°,所得商数,按数学求近似值的方法保留整数位,小数点后四舍五入,就是该地的时区数。除中时区外,东经度为东时区,西经度为西时区。

(2)已知时区号求时区差:同侧相减,异侧相加。若两地在中时区同侧,两地时区差=时区数相减;若两地在中时区的两侧,两地时区差=时区数相加。

(3)已知时区号求中央经线的经度:中央经线的经度=时区号×15°。

(4)已知某地点的区时,求另一地点的区时:所求地点的区时=已知地点的区时+或-两地时区差。“+或- ”的取法是“东加西减”,若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,则加;若在已知地点的西边,则减。若计算结果大于24小时,时间减24小时,日期加1天;反之,当计算结果小于0小时,时间加24小时,日期则减1天。

(5)一个时区的区时=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。

二、根据时区序数计算时区的方法:

(1)如果余数小于7.5,所在时区=商数;

(2)如果余数大于7.5,所在时区=商数+1。

三、时区计算方法的简便口诀

“时刻东进(+)西退(-),日期东退(-)西进(+)”。

意思是,如果要计算不同时区之间的时间差,可以将时区数加上或减去相应的值。如果向东跨越时区,需要加上相应的小时数;如果向西跨越时区,需要减去相应的小时数。如果计算日期差异,向东跨越日界线需要减一天,向西跨越日界线需要加一天。

这个口诀可以概括为“东加西减”,但需要注意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计算方法。

时区的划分,让时间的测量更加准确和统一,为全球定位系统的实施提供了基础。